麦寮六轻工业园区从1997年起,从一期至四期的扩建工程以来,园区总面积约2,603公顷,建厂用地面积约1,807公顷,有67个厂处投入运作,是台湾最大的石化园区,各厂处的生产制程采一贯化连续作业,任何的火灾事故对厂区人员及环境都会造成影响。为了让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麦寮六轻工业园区在消防水系统、消防队的训练、消防装备的管理及运用方面,都有完整的规划,让所有的防火防灾措施互相配合,发挥最佳的功用。
采用环状回路的消防水系统,供水方向可根据现场需要而变化
麦寮六轻工业园区在建厂规划阶段时,就将消防水系统设计为环状回路,可从两方向供水,若发生消防设备故障时,消防水可从另一方向供水,确保消防供水系统24小时供应无虞。
为了维持消防水压的稳定,不会因为管路过长而导致水压不足,园区内总计设有7座消防站,消防水储存量达32万吨,主环路管径为24英吋,有足够的水量供给消防用(如下图),以厂区内可能发生之单一最大火灾事故-13万吨原油储槽为例,园区可连续供应消防水57个小时。
成立「麦寮六轻专业消防队」,定期到美国接受消防实火训练
为了能即时因应麦寮六轻园区内各类型的火灾事故,台塑石化公司编列60位专业消防队员,组成「麦寮六轻专业消防队」,全天候控管园区内的消防安全,所有消防队员也要定期接受派训,到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进行消防实火训练,其专业能力不亚于国家消防队。专业消防队所使用的车辆与装备,也是参考日本与美国石化厂区的消防设计,由企业购置先进的消防车及救灾器材,其中两台是从国外引进的1万加仑流量(GPM)的大流量砲塔车,水枪射程可达100公尺,其性能等级已超越国家消防车的灭火能力。目前麦寮六轻园区内设有主、副车库两座,各式消防车共配置31辆,总计投资金额达新台币1亿5,300万元。
设置400名以上的自卫消防队人员,区域联防更趋完整
麦寮六轻厂区内划分成四个区域联防责任区,共设置421名自卫消防队人员,当麦寮六轻厂区内任何地方发生火灾事故时,现场人员可透过「消防区域联防电脑通报系统」,即时通报麦寮专业消防队出勤抢救,同时启动消防区域联防的功能,召集各责任区域内的自卫消防人员加入救灾工作。
担任自卫消防队的人员,任职前必须接受完整的学科、术科训练课程,测验合格后才能担任本项职务。在麦寮厂区内也有规划消防实火训练场,自卫消防队员能够在训练场做灭火训练,包含油盘、油管、油盘障碍、油桶障碍、油沟、油槽密封圈及大油池等七类火灾情境,维持自卫消防队员对消防设备操作与灭火技能的熟悉度。
建立专人专任的消防管理组织,落实对消防设备的自主检查
台塑企业从2012年起,就开始推动消防管理业务专人专任制度,由总管理处、公司总经理室、厂区安全卫生处(室)、厂区管理部、事业部经理室、工程部门经理室、各厂处等单位,建立起完整的消防管理组织,共有178人,给予三阶段职务专业训练及认证。
为了确保消防设备堪用且能够正常运作,现场人员须主动定期维护,落实对消防设备的自主检查,本企业已将自主检查的结果,由传统的纸本书写的记录方式,改为以E化的PDA方式进行记录,所有的自主检查资料在人员记录的同时,就转入电脑资料库,除了让文书作业进一步达到无纸化管理,还能借由电脑自动统计分析的检查结果与故障维修记录,掌握各类消防设备的可用度与可靠度资料,让保养与采购部门计算成本效益,并改善与提升消防设备品质。
建置消防实体训练教室,从实务操作学习消防新技术
麦寮厂区内为数众多的消防设备,都有专责的检查人员与督导主管,这些人员除了负责平时的消防设备检查与保养工作,万一现场发生火灾意外事故时,也是第一线直接使用操作消防设备的人员,在初期的小火阶段立即扑灭火势,避免错过灭火的3分钟黄金时间,而导致火势一发无法收十。
为了强化现场人员的消防设备实务操作与检查保养专业技能,台塑企业于麦寮六轻园区的技术训练中心内建置了1座约800平方公尺的消防实体训练教室,于教室四周设置了多座可供操作与模拟测试的示教板,并针对消防水系统与气体灭火系统,规划了实际放射教室,让学员也能透过「可观察」、「可理解」、「可操作」的实务操作及教学设施确保学习成效。
导入智慧火警影像辨识系统,90秒内完成自行判断及启动洒水
麦寮六轻厂区内的生产制程是属于炼油与石化的高火灾风险性作业,厂区内的各项消防设备除了依照国家法令进行规划设计,台塑企业也引进了制程安全评估的管理机制,将厂内各项制程单位进行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分析;针对高火灾风险的制程区域,一方面加强该制程设备的安全连锁功能,另一方面评估增设优于法令的智慧防灾整合系统,例如某一工厂制程属高温高压且易燃易爆,在现场增设「智慧型火警影像辨识系统(Video Fire Detection System, VFDS)」,该系统可于现场产生火焰(30秒内)及烟雾(90秒内)时,即自行判断确认并发布火警警报,且自动启动消防洒水系统以控制灾害避免损失扩大。
以上分享台塑企业的消防管理实务作法,希望透过本文的消防经验交流,对各界消防设备师(士)及消防人士有所帮助。
(台塑企业 总管理处提供,201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