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企业焦点
议题文章
彰云地区地层下陷的真相

彰云地区地层下陷的真相

2017 / 11 / 17

台湾每年虽然有2,500毫米的降雨量,下了900多亿吨的雨,但因地形多高山,河川湍急,雨水很快都流入海里,所以能用的水不多,台湾长期以来受制于这样的水文特性,水资源的利用也一直是各界所关注的焦点,而位于彰化县及云林县交界的浊水溪,虽然是台湾最长的河川,但其水资源运用却相对紧张。

浊水溪的引用水量有94%都是供给农业使用,工业用水仅佔4%

依据经济部水利署「集集共同引水供水计划」的资料显示,在集集拦河堰尚未设置前,浊水溪一年有效的引用水量只有15亿吨(详见图一),且全部都是供农业使用,不足的部份则由地下水或其他补助水源填补。

然而根据2016年「集集拦河堰实际运转报表」显示,拦河堰设置之后,浊水溪整体供水量已增加到每年24亿吨以上(详见图二),其中农业用水由原本约15亿吨,增加至约23亿吨(增加7.7亿吨,佔取水量约94%),同时额外增加了工业用水的供应约1亿吨(仅佔取水量约4%),以及民生用水0.35亿吨(佔取水量约2%,原民生用水系采抽用地下水)。

彰云地区整体地面水供水量虽然提高,但水资源供给仍然不足,必须借由大量抽用地下水来弥补,表一显示水利署统计彰云地区各标的用水的地下水抽取量,2011年约抽取15.42亿吨的地下水,其中以农业抽取量为最高(约12.34亿吨),而当年的地下水补注量为8.26亿吨,地下水超抽了7.16亿吨,导致严重的地层下陷。

地层下陷的主因:(一)未全面掌握地下水井数量、(二)用水效率不佳、(三)浊水溪含泥量高

(一)过去未全盘掌握地下水井数量:
经水利署委讬云林科技大学温志超教授重新清查后,发现彰云地区从2010年~2016年,地下水井数量由16.5万馀口增加至25.4万馀口,大幅增加8.9万馀口(详见表2),显示过去地下水之抽用管制成效不彰。

(二)用水效率不佳:
以云林主要灌溉渠道浊干线为例,依据水利署「农业灌溉用水合理用水量范围之检讨与修订」成果及水利会渠道改善情形调查资料显示,其输漏水损失高达15%以上。

(三)浊水溪水中含泥量高,蔬菜产区的农民多半不使用浊水溪的地面水,避免造成蔬菜卖相不佳,所以抽用地下水,估计每年约抽用3~4亿吨。

弥补用水缺口,先从地下水减抽及加强地面水管理开始

面对前述水环境所面临之困境,云林科技大学温志超教授认为,彰云地区在无法增闢大型水源的情况下,建议政府实施改善措施(详见表3),每年预期效益合计9.21亿吨,可弥补一年7.16亿吨的用水缺口,解决彰云地区地层下陷问题。

透过相关数值模式之验证显示,若能减少地下水抽用与填补区域水资源失衡情况,可防止地层下陷继续发生,并减缓显着地层下陷的范围。因此,面对接踵而来的各种挑战,应针对水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估与规划,利用详实的水资源调查评价,作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也希望政府即早制定与落实相关管制策略,面对未来水资源及水环境可能产生的剧变。

本企业的水资源管理:采用污染防治设备,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及再利用

鉴于台湾缺乏水资源及能源,本企业麦寮厂区在建厂时,就采用最先进及能源效率最佳的制程及污染防治设备,以节省水资源及能源耗用,同时持续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及再利用,从1999年至2016年,已投入76.23亿元的节水经费,每年节水9,391万吨,相当于18座宝山水库的供水量,目前推动中的节水案有212件,预估每日可再节水1.28万吨,投资金额为13.4亿元。麦寮厂区从2007年四期完成至今,节水改善案持续进行,到了2016年日产量增加10%,但总用水量减少20%,单位产品用水量则减少28%(详见图三),在产量提高的同时,减少水资源的耗用。

依据经济部水利署节水评量指标,全区用水回收率,含冷却水的循环量(R1)为98.8%,不含冷却水的循环量(R2)则为86.2%,而国内石化产业的回收率R1值大都在71%~90%之间,R2值则在50%以下,换算后麦寮厂区每滴水约可被使用7.3次(详见图四)。

对于老天送给我们雨水,我们也非常珍惜运用,2016年麦寮厂区所收集的雨水量,平均每日达17,148吨,佔总用水量的6%,足以供给园区1万多名员工将近一周的生活用水,倚靠的就是做好污染防治、设备不洩漏,才有这样的结果,未来持续朝向总用水量的10%目标努力(详见图五)。

建置废水回收系统,每日节水量达1.7万吨

废水处理方面,麦寮厂区使用先进的生物薄膜反应器、逆渗透、电透析去离子、臭氧及紫外线等高级废水回收技术,共设7套废水回收设备,合计每日节水量17,308吨(如表四),佔2016年度麦寮厂区每日平均废水总排放量8.3万吨之21%,如南亚冷却排放水回收系统,每吨回收水处理成本75元,高于自来水价5倍,仍持续推动废水回收系统,累计投资76.23亿元。

面对气候变迁,对企业而言是挑战也是转机,台塑企业推动永续水资源管理制度,努力推动水足迹、碳足迹,提升产品竞争力,并将于麦寮厂区设置环境教育场所,扎根环境保护意识,以深化国人节水节能的观念。

(台塑企业 总管理处提供,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