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循环创新思维,扎根未来永续环境
「循环经济」的理念是透过能资源再利用的方式,让资源生命周期延长或不断循环,使资源可持续回复,甚至循环再生达到「从摇篮到摇篮」的新经济模式。为致力循环经济发展,云林县政府与台塑企业于10月27日举办2022年「循环经济」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及国内知名企业分享永续创新思维,期望推动产业从「开采、制造、使用、丢弃」直线式的线性经济,转型为「资源永续」的循环经济。本次论坛由云林县谢淑亚副县长及总管理处安卫环中心黄溢铨副总共同主持。与会人士包含环保署废管处赖莹莹处长、云林县环保局张乔维局长、中兴大学刘建宏副院长、逢甲大学吴志超教授、各政府机关代表及各产业界先进共约250人。并且在YouTube及企业脸书粉丝专页进行直播。
论坛开始前,由安卫环中心黄溢铨副总及麦管部蔡建梁协理,向谢淑亚副县长及与会贵宾、各媒体单位,介绍本企业各公司循环经济推动成果实物展示,包含台塑将牡蛎壳循环再生推出的「蚵技神速y拖」;南亚将云林县家户厨余制成有机肥料「云溉肥」、台化将废渔网、废蚵绳投入耐隆回收制程制成环保丝,供品牌厂商生产户外活动服饰;塑化使用云林县政府由垃圾转制成的衍生燃料(RDF),取代部份生煤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永续经营为共同愿景,携手打造宜居城市
论坛一开始,由共同主持人谢淑亚副县长致词,表示因应气候变迁、资源枯竭及社会失衡等全球共同面对的难题,云林县政府依据2015年联合国提出的「2030永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成立永续委员会,检视SDGs所包含17项核心目标,可分为三大工作执行面向,分别为社会平等、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其中环境保护即为循环经济的最终目标,县府针对绿色经济、零废弃物、高龄友善及地方创生等面向做了很多努力,在不断的探讨摸索之中,很庆幸台塑企业与我们有相同的愿景,以永续经营为方针,共同将自身家园打造成人民与环境共融的宜居城市,共创地方繁荣。

接续由共同主持人安卫环中心黄溢铨副总致词,表示云林县政府对于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社会福利相关政策,在张丽善县长主政努力推动之下皆有显著的成效,如零废弃资源化系统(ZWS)的引入、浊水溪扬尘的改善、国一女学生九价HPV(人类乳突病毒)疫苗免费接种服务及各乡镇小区长青食堂设立等,将云林县打造为宜居城市。
本企业麦寮工业园区自1999年投产以来,就积极推动节水节能及循环经济,努力降低能源及水资源耗用。截至2021年,已完成2,565件节水案、9,266件节能案,累积节水量达29.8万吨、年减碳1,216.4万吨。希望透过本次论坛分享多年来执行节能减排碳、循环经济之经验及成果,除了向外界展现企业友善环境之努力,也期望透过各界相互交流促进企业自身成长。

循环经济推动经验分享
紧接着为本次论坛的主轴,除由安卫环中心与四大公司进行循环经济推动经验分享外,并由云林县、南投县环保局、永丰余、台泥、中钢公司分享各自的经验,藉由相互交流学习,达到精进循环经济作法之目的。
(一)台塑企业的永续发展之路-安卫环中心
说明本企业永续发展的方向、策略及推动组织,规画设定2050年达到「碳中和」之短中长期减碳目标及策略,及节能减碳推动历程、执行情形及成效,最后说明减碳与国际倡议接轨的努力作为及结果。
(二)废牡蛎壳开发抗菌材料及应用-台塑公司
台湾每年废弃牡蛎壳高达16万公吨,造成环境负担,基于循环经济、爱护环境与永续发展的理念,台塑公司以废弃物为原料,开发天然无毒、环境友善之抗菌壳粉,目标为广泛应用于居家用品,打造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三)厨余再利用技术及经验分享-南亚公司
过去厨余的用途大多为养猪或送至掩埋场、焚化炉处理,但厨余中丰富的有机质或杂质,经掩埋或焚化,可能造成掩埋场附近环境恶臭、空气污染及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南亚公司致力于推行循环经济及环境保护,设置厨余堆肥厂,除处理麦寮园区内厨余外,亦协助处理云林县内乡镇家户厨余,以2021年为例共回馈云林县政府堆肥成品量1,371吨。
(四)海洋尼龙渔具回收产制再生纤维-台化公司
废弃渔网和渔具除会造成海洋生物的健康危害外,也会造成海上航行风险及海水污染,因此台化公司与地方合作,回收废渔网、蚵绳,并重新熔融精炼成耐隆原料「己内酰胺」,以废弃物创造新价值的理念,实现对于环境的关怀。未来也会更加致力于友善环境、循环经济作为。
(五)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CFB锅炉混烧固体衍生燃料RDF-塑化公司
云林县政府与塑化公司携手合作解决该县长久以来的垃圾去化问题,先由县府参考欧洲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将垃圾经过筛选、破碎、挤压等程序制成「固体衍生燃料(RDF)」,作为该公司二套循环式流体化床锅炉(CFB)替代燃料使用,于2019年1月19日开始进行RDF混烧取代部份煤炭。透过此合作方式,不仅可将云林县生活垃圾由废转能做为燃料,并具有降低空污、减碳兼具环保与循环经济效果,累计减碳量达10,701吨。
(六)云林县循环经济之规画-云林县环保局
由张乔维局长分享云林县为朝向循环经济之目标,促使资源循环、零废弃,藉由专家学者建议及企业大带小,导入循环经济概念及技术,期盼透过多元建构该县循环经济体系,实践「从摇篮到摇篮」,创造永续环境。
(七)气化技术应用于垃圾能源化处理之探讨-南投县环保局
由李易书局长分享南投县垃圾电浆气化计划,说明如何利用垃圾中的有机成分,以最新的电浆科技将垃圾气化,产制的合成气(氢气及一氧化碳)可直接做为发电机燃料,发电效率大于现有的焚化发电,同时解决垃圾与能源问题。
(八)SRF及沼气技术于循环经济实务经验分享-永丰余公司
该公司有全台第一座零燃煤之衍生燃料(SRF)汽电共生系统,最大特色为自行设置完整SRF产线,自产SRF供应锅炉使用,并同步去化制程余料,已于2020年第四季建置完成,发电机装置容量为9,500kW。另设有全台最大沼气发电系统,开发独家厌氧菌配方与培育技术,大幅降低反应时间,可将甲烷浓度提高至83%,直追最纯净能源「天然气」。
(九)水泥业于循环经济实务经验分享-台泥公司
该公司说明花莲和平厂如何做好循环经济并与地方共存共荣,除「和平生态港」让原料、燃料与水泥产品从海上运输,减少对环境冲击外,另「和平电厂」产出之煤灰与脱硫石膏转为水泥原料,供「和平水泥厂」使用,是全世界唯一无设置灰塘(掩埋场)的环保发电厂。
(十)中钢推动循环经济实务经验分享-中钢公司
该公司透过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的机制,将过剩蒸汽、工业气体供应给邻近工厂,做好区域能资源整合;并以中钢为核心共27家厂商参与,开发废弃物与副产品之应用途径,得以成为中钢及各产业制程之替代原物料,形成产业生态网。
后记
案例分享后由黄溢铨副总、张乔维局长及专家学者等6人共同主持综合讨论,分别针对企业执行ESG作业、绿能政策、碳税及国际碳权认证等议题进行研讨,张局长表示云林县政府要组成「净零排放辅导团」,邀请本企业参加并发挥以大带小并提供ESG、CCU、CCUS和绿能之技术,辅导中小企业执行,期于205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本企业以身为良好的企业公民自许,将循环经济永续发展融入营运策略中,持续落实ESG各项节水、节能、减废改善作业,并积极推动低(零)碳能源转型、再生能源设置、投资新能源技术及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以期达到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


(台塑企业 总管理处提供,202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