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全球暖化日益明显,联合国于英国格拉斯哥举行气候变迁大会(COP26),要求2050年全球气温应控制在较工业革命前升温1.5℃内,并以净零排放、碳中和为目标。我国环保署已将「温室气体减量及管理法」更名为「气候变迁因应法」,并将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碳中和纳入法规;金管会也于2020年发布「绿色金融行动方案2.0」,促进投资机构及产业重视ESG议题、朝向低碳转型、追求永续发展,并发布「公司治理3.0-永续发展蓝图」,持续深化上市柜公司朝向永续发展(ESG)迈进。
台塑企业身为地球村一份子,为达到企业永续发展与地方共存共容之目标,将永续发展融入营运策略中,持续研究开发及积极培育人才,应用于各领域,提升质量及管理绩效、减少能耗推动,朝净零排放、碳中和目标努力。
成立专责组织,推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ESG
首先建立中心理念,明确方向与目标,来达到减碳的决心与实践,并设立组织架构,由上而下一条鞭式全力推动,才能把事情做好,于2006年成立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推动组织,由 总裁担任召集人,台塑、南亚、台化、台塑石化等四大公司董事长一同参与,定期开会检讨推动(图1)。
2020年扩大为ESG推动组织,除原有安卫环、节能减碳外,新增产销、财务、人事等机能,全面推动ESG相关工作(图2)。


以2050年达到碳中和为目标
本企业碳达峰为2007年的6,148万吨,与台湾排碳量最高峰2007年相同,虽产量持续上升,但在同仁的努力之下,已降至2020年的5,183万吨,减量965万吨,降幅15.7%,因应国内外净零趋势,本企业以2007年为基准年,订定短中长期减碳目标,短期为2025年减碳20%、中期为2030年减碳35%、长期为2050年达到碳中和,与国家减量目标(2025减碳10%、2030年减碳24%、2050年净零排放)趋势相同。(图3)。
永续发展(ESG)方向与策略
为达到企业永续发展与地方共存共容之目标,本企业减碳策略包括持续推动厂内制程改善、循环经济、导入AI、AI+仿真及数字转型,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及生产效率;建置再生能源及储能设备,行政生活区全面装设太阳能发电;持续关注并引进国际最精进的减碳技术;研发、生产绿色产品,推动制程端、消费端之塑料循环回收再利用。
节能减碳、循环经济推动历程
为使工厂能运转顺利,企业于1993年全力推动5S管理,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初期因雨水还不够干净,仅能用于浇灌,1999年推动三点不漏,包括不漏汽、不漏水、不漏油,达到友善环境及增加雨水回收之目的。以麦寮园区为例,2022年平均每日可收集雨水16,090吨,折合水价21.7万元/日,约为该园区1.3万名员工3个星期的生活用水量。
经营团队延续王永庆先生及王永在先生两位创办人秉持的「勤劳朴实、止于至善」理念,锲而不舍、创新突破,才能维持稳健经营。于2006年成立「节能减排推动小组」,全力推动,以麦寮园区为例,至2022年已完成节水案2,742件、节能案10,211件改善案。
2016年更进一步依原物料、水资源、能源及废弃物等四个循环整合面向纳入共同思考推动循环经济,全力推动跨厂区、跨公司循环整合再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及能源使用率提升之效益。
2017年底捐助中研院3千万元协助成立人工智能学校进入AI纪元,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工安管理及制程优化,以提升生产效率及能源使用效率最大化。至2022年全企业AI项目已立案1,525件,预计投入31.5亿元,年效益预估76.3亿元,已完成901件,实际投入17.3亿元,年效益51.8亿元,未来目标为年效益200~300亿元。
2020年9月24日 总裁宣示正式全力推动数字转型,整合应用所有的数字科技(AI、大数据、云端、物联网IoT、5G)再精进制程优化、提升营运效能。
2021年2月开始推动AI+模拟,其中AI是用大数据来优化制程,仿真是用化工理论或是化工的实验数据来优化制程,因为要考虑制程风险,所以将这两个合并在一起,如台塑石化公司开发丙烯回收单元AI操作优化模块、台化公司开发芳香烃模拟工厂提升生产效益。
节能减碳推动成效
麦寮园区因环评用水限制,透过雨水回收、废水回收及制程节水,虽平均日产量呈增加的趋势,单位产品用水量反而降低24%(图4)。
节能成效反应在能源使用减量上,趋势与用水量相同,单位产品用汽量降低19%、单位产品用电量降低17%(图5、图6)。
本企业自1999年至2022年,已完成22,406件节水节能改善案,节水案4,646件、节能案有17,760件(表1),每件改善案均于「节水节能改善案计算机作业」立案管制,追踪改善成效。
节能减碳推动执行情形
(一) 推动厂内制程改善
参考国际及本企业优良案例,将节水节能改善画分成12项专题(表2),每项专题建立最佳操作(管制)基准,提供改善作法,供各厂运用改善,执行厂内制程改善、循环经济,并且邀集各公司具有节水节能实务经验的专家组成「节能服务团」,至各厂进行节能节水辅导查核,统计1999年至2022年,已完成22,420件节水节能改善案,每年可减碳1,600万吨,持续进行中尚有2,285件,每年可再减碳250万吨。
(二) 推动制程智能化AI+模拟
本企业推动制程智能化AI,迄2022年底,全企业AI项目已立案1,525件,预计投入31.5亿元,年效益预估76.3亿元,已完成901件,实际投入17.3亿元,年效益51.8亿元,每年减碳63.9万吨(表3)。
(三) 推动跨厂、跨公司制程废气回收
石化工厂设有废气燃烧塔,早期废气燃烧塔排放口有母火在燃烧制程尾气,以避免工安问题,属正常排放,然制程尾气大多为燃料,燃烧排放后造成能源的浪费,且观感不佳,麦寮园区全力推动跨厂、跨公司制程废气回收,于2015年6月底,达成于正常运转下废气燃烧塔零排放,经推动废气回收改善后,废气燃烧塔处理量自2010年21,115万Nm3下降至2022年1,092万Nm3,降幅94.8%(图7)。
本企业麦寮园区各厂均绘制循环经济图,从原物料、水、能源及废弃物循环,检讨跨厂及跨公司整合循环再利用,不但大幅提高原物料、水资源、能源之使用效率,且降低废水、废气、废弃物发生量,以减缓对环境的冲击。以台塑公司正丁醇厂为例,其中以二氧化碳回收为例,将南亚公司异辛醇厂及乙二醇厂排放的高纯度二氧化碳,回收取代正丁醇厂做为原物料的轻油,其产出之半成品正丁醛及合成气,再送回南亚公司异辛醇厂及乙二醇厂,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可以减少轻油使用量(图8)。
另塑化公司烯烃部之过剩燃料气,主要成份甲烷气及氢气,现供应台塑5厂,南亚9厂,塑化炼油厂、公用三及四厂及台塑科腾、台塑出光等作为替代燃料使用,2022年减碳量278,550吨(图9)。
(四) 朝向低(零)碳能源转型
1.燃煤锅炉改燃气锅炉:由于燃煤CO2排放量大,本企业南亚公司陆续停用四台燃煤机组,增设12台3.6吨及1台50吨燃气蒸汽锅炉,年减碳量合计32.4万吨(表4)。
2.燃油锅炉改燃气锅炉:陆续将燃油锅炉改燃气锅炉,年减碳量总计24.6万吨(表5)。
(五) 推动制程中高浓度CO2回收再利用
麦寮园区台塑正丁醇、南亚异辛醇厂、乙二醇厂制程中产生高浓度CO2,透过吸收剂吸收部分回制程使用,部分供他厂或他公司使用,以减少碳排(表6),后续规划中尚有台化醋酸厂CO制程所产生CO2原送加热炉处理后排放,拟进行回收,除减少CO2排放外,并可增加CO及醋酸产量、南亚异辛醇厂拟增加CO2回收设备及透过AI模块优化操作温度,提升CO2吸收能力。
(六) 推动使用废弃物衍生性燃料(Refuse Derived Fuel, RDF)
配合云林县政府将生活垃圾转制成RDF,塑化公司循环式流体化床锅炉(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CFB)自2019年起进行RDF混烧,以减少煤炭用量及碳排。统计2019年~2022年RDF总用量为15,546吨,取代10,795吨煤炭,减碳12,283吨(表7)。
(七) 推动再生能源设施设置
本企业致力于建置再生能源,包括水力、风力及太阳能发电,于各厂区装设太阳能发电(图10)、与嘉南农田水利会合作投资开发乌山头水库水利系统的水力发电厂、规画将原麦寮3座0.66MW风力发电机改设置9座4.2MW风电机组发电(图11),2013~2022年已完成设置29MWp,每年可减碳5.2万吨(表8),第二阶段规划建置中太阳能发电尚有184.3MWp,每年可减碳19万吨。


(八) 员工电动机车补助方案
移动污染源系占国家排碳量约12%,所以我们积极鼓励使用电动车,厂内公务车汰换为电动车或油电混合车,补助员工上下班骑乘机车汰换成电动机车,每部汰换16,000元、新购10,000元,截至2023年3月底,已补助1,309辆,每年可减碳272吨。
(九) 塑料回收再利用
台塑企业为因应全球减塑潮流,积极开发消费后再生塑料(PCR, Post-Consumer Recycled)导入生产,可减少耗用石化原料,进一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同时解决废塑料的环境问题。
1.回收宝特瓶再制为瓶用粒、棉、丝
南亚公司积极研究回收宝特瓶(PET),再生成高质量聚酯纤维的技术(图12),再藉由回收瓶片分级管理制度,开发优质回收瓶片生产厂,稳定供应来源及质量。统计2020~2022年已回收26.7万吨(约213亿支)宝特瓶,产制瓶用粒、棉、丝,减碳45.9万吨/年,将持续辅导瓶片供货商,提升技术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回收量及制成环保衣。
2.回收废渔网、废蚵绳再制为环保丝
台化公司因废渔网、废蚵绳的成分主要为耐隆6,耐隆6的原料己内酰胺(CPL)主要由石化制程而来,积极研发将废渔网、废蚵绳投入耐隆回收制程,经加热熔融、散聚、精炼过滤成己内酰胺,再制成回收环保丝,生产出品牌户外活动服饰(图13)。
2022年第1季越南厂区每月回收量已提高至500吨、2023年第2季嘉义新港厂区将提高至750吨,回收量占总产量1万吨的12%,可节电15%、减少碳排49%。
3.弹性纤维废纱回收再制
台塑旭回收弹性纤维废纱料,经粉碎、溶解,再制为再生纺丝原液,并经纺丝制程再制为再生弹性纤维纱,提供下游客户生产再生服饰,为稳定废纱料原建立了厂内、外有效率回收系统,造就减废、减碳环境友善循环,2022年回收纱投产50吨,2023年生产目标180吨,每年减少碳排707吨(图14)。
4.台塑抗菌壳粉
台湾每年几十万公吨废弃牡蛎壳,为落实循环经济,台塑公司成功研发「抗菌壳粉」(图15),并结合聚乙烯(P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原料,制成天然抗菌的塑料复合材料,已成功应用于鞋子、包装材料、桌椅及运动用品等一般民生消费用品。其中龙峰公司应用台塑所生产的抗菌壳粉制成「科技神速Y拖」,荣获工业局2021年MIT台湾金选奖殊荣。
5.台塑生医洗衣精补充站
为减少塑料瓶用量台塑生医于超市、卖场广设190台洗衣精补充站(图16),机台旁放置回收塑料瓶让消费者充填清洁剂,每台每年至少减少4,000个以上之塑料瓶,减少1.363吨碳排及0.56吨的塑料使用。
(十) 投资新能源技术
台塑企业因应全球节能减碳趋势与再生能源、电动车领域快速发展,成立「台塑新智能科技公司」(图17),第一阶段预计投资60亿元,于彰滨工业区设置规模2.1GWh的磷酸锂铁电池芯厂(图18),2023/4/12举办动土典礼(图19~20),预计2024年第三季量产;第二阶段预计投资100亿元,设置规模2.9GWh的磷酸锂铁电池芯厂,将产能提升至5GWh。
台塑新智能科技规划跨入节能、储能、新能源与循环再利用等4大领域。
1.节能:开发不同能源使用场域的节能与智能能量回收系统,并投入尖离峰电力平衡节能管理技术研发。
2.储能:承接台塑生医建构的电池电控与安全模块核心技术及实绩,推动家用、商用及工业用储能系统(图21~22),与车厂合作开发车用电池模块。
3.新能源:除加速投入风力、太阳能发展外,开发智能电网控制系统,提高绿能使用效率,开展多元创能领域,促进绿电使用占比。
4.在循环再利用:发展锂电池回收技术,并投入各类碳捕捉、碳利用及碳封存及贵金属回收技术开发。




(十一) 碳捕捉、碳封存技术研发
1.台塑企业碳捕捉计划执行:
为达长期减碳目标,本企业积极研究碳捕捉、封存、利用(CCUS)技术,并与成功大学及清华大学合作研究试验两案CCU技术(表10),计划执行说明如下:
(1)台塑公司仁武厂「烟道气化学固碳制程与应用技术研发计划」:
台塑公司与成功大学、南台科大、工研院共同合作,在仁武厂区建置烟道气碳捕捉再利用试验工厂(图25),以羧酸盐类捕获烟道气内CO2(约11~15%),每日可捕获CO2为0.1吨(36吨/年),并转化为烷烃类0.036吨(13吨/年)再利用,总投入研究经费1.7亿元,此计划于2022年9月由经济部技术处完成查证,并于12月结案。
(2)塑化公司麦寮厂「每日碳捕1吨CO2等级碳捕获示范计划」:
塑化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于麦寮厂区利用30%wt醇胺吸收液,通过超重力旋转床(1,000 rpm),捕获公用部公用三厂汽电共生机组烟道气中的CO2(约14%)(图26),总经费3,880万元,每捕获1吨CO2额外增加碳排0.696吨,减碳效果有限。


2.台塑企业碳捕捉、再利用、封存(CCUS)未来规划
本企业执行两项碳捕捉试验计划后,了解国内碳捕捉技术仍处于早期研究阶段,目前尚须克服成本高、额外增加碳排及捕捉后去化等问题,对于减碳优先执行厂内节能减碳、循环经济及制程中产生高浓度CO2回收再利用为主,并将持续研究各项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技术,与国内外技术厂商接洽寻求合作机会,待技术商业化再规划评估引进。
碳捕捉后再利用分为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转制化学及能源产品或生物固碳),直接利用方式例如本企业南亚制程中产生高浓度CO2进行回收纯化,提供中塑油品生产食品级液态CO2,总产能约4.5万吨/年;间接利用为转化成化工产业基础原料,制造甲醇、甲烷,惟目前CO2转制甲醇、甲烷技术,需大量使用氢气,尚在研发试验阶段,要达到商业化规模仍有待观察,且每产出1吨灰氢会排9~10吨CO2,反不利于减碳,待有充足的绿氢时再考虑,显见高浓度CO2回收直接再利用较有经济效益且额外增加能耗低,本企业亦持续检讨制程中产生高浓度CO2回收再利用。
另在国家能源计划研究显示台湾西部海域具有二氧化碳封存潜能,因此台塑石化公司与中央大学、成功大学、中兴工程顾问社等学者专家进一步合作进行「云林陆海交界带之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能评估与麦寮碳封存试验场建置、灌注、与监测计划」,自2022年9月开始进行二氧化碳封存场址探勘与可行性研究,后续确认若具有地质封存潜力与安全性,以及相关法规政策标准与补贴方案明确后,再行评估大规模碳封存商转可行性。
减碳与国际倡议接轨
(一)CDP气候变迁揭露问卷(国际评等)
碳揭露项目组织(CDP)每年邀请上万家全球主要上市公司填写气候变迁因应及水安全问卷,使投资人了解这些公司在这方面的努力,本企业在积极推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之余,也透过CDP问卷与投资人沟通,并已连续五年(2018~2022年)荣获最佳的领导级评等。
在气候变迁因应问卷方面,2022年国内受评的138家公司中,本企业有7家公司受邀参加,福懋兴业公司获最高「领导级A」评等,而台塑、南亚、台化、塑化、南电及南亚科技等6家公司亦获「领导级A-」评等。
在水安全问卷方面,2022年国内受评的44家公司中,本企业有6家公司受邀参加,南亚、台化及南亚科3家公司获最高「领导级A」评等;台塑、塑化、福懋等3家公司亦获「领导级A-」评等。
(二)气候相关财务揭露(TCFD)
为让利害关系人能充分了解本企业推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努力作为及成效,以及气候变迁调适的风险及机会管理能力,本企业9家上市公司依据TCFD框架编撰报告书,2022年报告书已于8/10公布发行,尔后每年公开发行。
(三)参加科学化基础减碳目标(SBT)
以升温不高于2℃,5~15年内完成范畴一、二、三排放量年均减量2.5%为SBT的目标向SBTi组织提出申请,展现本企业减碳的决心。目前SBTi组织尚未订定油气业减碳方法学,塑化公司暂时无法申请SBT审查,由本企业8家上市公司参加,已全数通过审查,其中南亚科技更为全球首家获得认证的半导体公司。
国内通过SBTi组织审查有37家公司,在化学业仅本企业台塑、南亚及台化等3家公司通过;半导体业6家通过,其中本企业占4家公司(南亚科技、南电、胜高、福懋科技);纺织业仅福懋兴业1家通过。
24家国际知名化学品同业,均有参加CDP气候变迁因应问卷填答,但仅10家通过SBTi组织审查、4家审核中,本企业台塑、南亚及台化公司均已通过。
结语
台塑企业推动循环经济的理念,主要将无法再利用的废弃物质供他厂使用,依原物料、水资源、能源及废弃物等四个循环整合面向,全力推动跨厂、跨公司循环整合再利用。推动循环经济成功的要诀为主导者有坚定的决心、研发取得先进技术及建立良善的管理制度等,并以「从零想起」的观念,包括冷却水零使用、废水及废气零排放、制程物质零泄漏等观念来推动。面对国际ESG发展潮流,身为国内石化产业之领导企业,将持续深化AI发展及研究开发,积极培育AI、大数据、云端运算人才,加速AI在各领域的应用,优化产销、提升质量及管理绩效、减少能耗,厚植企业竞争力,并持续推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以及配合国家能源与减碳政策,朝净零排放、碳中和目标努力。
(台塑企业 总管理处提供,20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