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塑企业亚洲永续供应+循环经济会展办理情形
面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加及极端气候的剧变,世界各国正苦恼如何在兼顾经济的情况下,降低环境的负担,二○一二年,欧盟执委会委讬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与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提出「朝向循环经济:加速转型的经济和商业理由」之报告,评估欧盟实施循环经济的潜在利益,包括循环的概念与生产技术、新商业模式等,至二○二五年欧盟部份制造业原物料成本可减少约六千三百亿美元,同年(二○一二年)年底,欧盟执委会再发表「欧盟资源效率宣言」,表明「全球资源与环境压力日增,欧盟别无选择,唯有朝资源有效化和终极再生循环经济一途」,开启往后世界各产业推动循环经济的契机。
二、台塑企业亚洲永续供应+循环经济展览情形
随着循环经济的概念逐渐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同,台湾也纷纷举办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研讨会或展览,本次展览是由台湾永续供应协会主办,于二○二○年十二月二日至四日在高雄展览馆展出,本企业也不落人后积极参加本次的展览,分享多年来执行节能减排(碳)循环经济的经验及成果,让各界能更了解本企业友善环境的努力,同时与各界互相交流再精进,本次展览内容规划为永续、循环及低碳三大主轴,现场摊位造型以轻盈中空板筑构出风帆意象,详图一,象征本企业循环经济的领航决心,并利用本企业环保产品,如南亚PP栈板、管材、卡扣地砖、环塑木、台化人工草皮等来布置,呼应本次永续环保的主题。
开幕时,环保署沈志修副署长、台湾永续能源研究基金会简又新董事长、中经院张传章院长等产官学皆莅临会展,显现本次展览对于台湾迈向永续是有前瞻性的,展览期间共有全球一百五十多家永续供应链厂商参加,超过三百五十个摊位,在这三天展览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在现场安排八十场的商机媒合,提高各公司永续发展的动力,而各界对于本企业展出的内容,如再生能源的研发,低碳产品的应用,甚至5G新产品与新技术都相当有兴趣,现场讨论度高,详图二,以下就本次本企业展出的内容分项说明。
(一)永续
本企业麦寮园区一九九九年建厂设计时,就以最佳可行技术(BAT)及最佳可行控制技术(BACT)的理念,采用最先进的制程及污染防治设备,并推动三点不漏政策(不漏水、不漏油、不漏汽),减少环境污染,节省能资源的浪费与使用。
二○○六年麦寮园区四期扩建后,本企业即开始积极推动节能减排,由 总裁亲任召集人,成立「节能减排推动小组」,将原物料、能源(蒸汽、电力)及废弃物跨公司、跨厂整合,充分发挥产品上下游关联特性,将能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并且为后续推动循环经济奠定基础,二○一七年起,开始运用AI制程智能化,将传统化工原理结合大数据分析运算、AI模拟等技术,再优化各项节水节能改善之操作条件,扩大减量效益,现在正全力推动数位转型,让企业朝永续经营迈进,本企业永续发展历程详图三。
(二)循环
从二○○七年麦寮园区各厂稳定生产后,至二○一九年,产量从每日十二万四千吨增加至十三万四千吨,增加百分之十点六的情况下,原物料节省百分之四点九,能源减用百分之十一点四,水资源减用百分之二十一点九,废弃物当中的废气减排百分之九十六点五,废水减排百分之二十八点六,固态废弃物减量百分之零点五,若扣除非常态性的定检、岁修产生之废弃物,废弃物共减量百分之九点六。能达到这些减量成果,主要系借由本企业节能减排(碳)十二项专题+AI制程智能化(详图四),将企业内优良改善案例平行展开,及参照国内外文献建议之最佳操作条件进行改善。
(三)低碳
1.低碳能源转型
台湾能源几乎仰赖进口,面对全球减煤的压力,本企业仍积极寻求燃料替代方案,进行低碳转型,包括(1)将燃料气(主要成份为甲烷与氢气)回收使用,取代部份燃煤,年减碳量约二十五万六千吨,(2)规划将燃油锅炉改为燃气锅炉,同时减少空气污染物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预估年减碳量约九千五百吨,(3)燃煤锅炉改燃气锅炉,南亚林口与树林厂将四座燃煤锅炉陆续停用,并将燃料改为天然气,预估年减碳量约三十七万五千吨,详图五。
2.绿色产品低碳策略应用
减少二氧化碳除了企业内的各项的改善及能源转型,根据国际化学品学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Chemical Associations, ICCA)的研究,虽然石化产业相较其他产业碳排放量较高,但石化产品对于消费端是具有减碳贡献的,文献指出,石化业平均生产排放一吨的二氧化碳,可协助消费端减少二点六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若没有石化产品,全球的碳排放量将会更高。以聚丙烯为例,可应用在许多地方,其中在车辆运输方面的应用,主要系取代传统钢材作为车辆保险杆或部份零组件,减少车重并降低油耗,让车辆行驶过程中减少碳排放。
以此概念,再参考国内外作法,将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纳入考量,安卫环中心协助各公司归纳出有利于消费端减碳或友善环境的产品,我们称之为「绿色解决方案」,包括碳纤、原液色丝、生物可降解纤维、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详图六~七,这些产品不管是现在或未来,都扮演着减碳的关键角色。
3.厂外废塑胶回收
延续本企业自行开发的绿色解决方案,为了彻底解决废塑胶未妥善处理而造成环境的问题,本企业正着手进行将消费端的废塑胶回收再利用,如(1)将宝特瓶回收,透过南亚公司专业的技术,重新聚合、造粒等程序,作成回收粒后可再供下游厂商制作成衣服、家饰或鞋材,(2)将海洋中的废渔网重新回收,同样透过台化公司的回收技术,重新作为己内醯胺(CPL)粒,同样供下游作成耐隆丝制品,如此一来不但可以环境污染的问题,还能为本企业创造新的蓝海商机,详图八。
4.再生能源应用
近年由于再生能源技术应用的突破,再加上政府五三二的能源政策,各行业纷纷着手进行能源转型的规划,本企业也积极投入再生能源的开发,包括(1)太阳能发电:评估在既有厂房、行政楼或停车场屋顶,如林口长庚加油站、大肚园区、新港园区、仁武园区及长庚桃园分院等建置太阳能板,共设置约四千两百瓩(kW),其馀园区规划中的设置容量尚有约五万两千瓩,(2)水力发电:台化公司与嘉南农田水利会合作,在不影响灌溉、民生及工业用水的情况下,共同开发包括乌山头、西口及八田水力发电厂,发电装置容量约两万两千瓩,(3)风力发电:台朔重工将原本在麦寮园区的四部六百六十瓩的风力机组,汰旧换新成三部四千两百瓩,再加上塑化公司持续规划增建七部四千两百瓩的风力机组,合计共十部风力机组,扩大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详图九。
三、强化与各界沟通
本次展览结束后,为扩大让社会大众了解本企业友善环境的努力,将展览素材移置各厂区巡回展出,再融入各厂区的特色,首站选择持续深根高雄,选定在仁武厂区办理,之后依序安排于新港、麦寮、工三、彰化观光工厂、龙德等持续展出,并邀请厂区员工、邻近居民、当地学校师生、新闻媒体、政府官员及同业等,互相交流学习,同时也给予本企业持续做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动力。
四、结语
面对全球暖化、极端气候与减碳的压力,本企业谨慎面对各种挑战,从推动各厂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研发低碳产品,甚至将循环经济延伸至消费端,将环境中未妥善处理的废塑胶回收,亦或是再生能源投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本企业与环境共存共荣,迈向永续经营。
(台塑企业 总管理处提供,2021/03/28)